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感受非遗魅力,经济技术系于2023年4月18日举办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我省著名非遗传承人杨庆燕、孟艳萍老师为全系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法手编技艺和剪纸课程,让大家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基础课教学部的老师们也参加了这场非遗盛宴。
杨庆燕老师讲授古法绳结技艺
孟艳萍老师现场示范剪纸技艺
传承绳结艺术,编织非遗人生。杨庆燕老师是古法手编技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中国传统插花花艺师、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活动中杨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古法手编技艺特点,普及技艺的相关知识。中国绳结艺术历史悠久,它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典型符号,它不仅编织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吉祥的千年情节,还以绚烂多姿的艺术造型和色彩语汇来传达出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活动中,杨庆燕老师现场教学,一条条五彩斑斓的线绳,经过她的一双灵巧手,片刻后就变成一个个好似有生命的活物,像是在表达着万物的美好!现场师生们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争相拿起手边的材料,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照片
体验非遗艺术,裁剪明媚“春”光。孟艳萍老师是肖像剪纸第四代传承人、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太原市民间文化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太原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太原工美协会会员。活动中孟老师与同学们分享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与历史及剪纸基本技巧,引导大家对剪纸技艺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随后,孟老师给师生们展示各种风格的剪纸作品并现场示范剪纸步骤,大家按照老师教的步骤和方法,每人剪制了一个立体的“春”字。学生们争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与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同学们都很喜欢孟老师的授课方式,尤其是通过孟老师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提升了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自己身边,坚定了学生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
活动现场照片
文化是教育的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强化非遗传承意识培育,提升学生文化鉴赏能力,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的努力方向。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让学生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在学生心里播种下传承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不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